|
全國首個鋼結構裝配式綠色被動房封頂2016-07-21 10:51來源:齊魯晚報作者:張帥
室內溫度一年四季保持在18℃-24℃,房間全年有新鮮空氣,不潮濕,無霉菌;能耗僅為普通節(jié)能建筑的1/10-1/4,若折算成國內標準,建筑節(jié)能率約為92%;以北方采暖地區(qū)估算,可以在2050年時累計節(jié)省34億噸標煤,并將每年采暖能耗增量控制在100萬噸以內;冬季的長江流域,“屋外比屋內暖和”將不再出現,南方的供暖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 這一切都得益于一種新工藝、新建筑——被動房。7月19日,由中建八局一公司負責施工的全國首個鋼結構裝配式超低能耗綠色被動房——山東建筑大學綜合實驗樓項目完成了結構封頂,這也標志著被動房初步建成。 記者了解到,山東建筑大學教學實驗綜合樓工程,主樓地上六層,建筑高度為24米,獨立基礎,鋼框架結構,主要為實驗室和研究室;合堂教室地上二層,建筑高度為13.4米,獨立基礎、框架結構,主要用于大會議室和90人合堂教室。該工程為國內第一個鋼結構裝配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結構形式為鋼框架結構體系,用鋼量約為900噸。 “被動房”是國外倡導的一種全新節(jié)能建筑概念,起源于上世紀80 年代的德國低能耗建筑,是指采用各種節(jié)能技術構造最佳的建筑圍護結構和室內環(huán)境,極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使建筑物對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值得一提的是,“被動房”是各種技術產品的集大成者——通過高隔熱隔音、密封性強的建筑外墻和可再生能源等材料和工藝,使所有消耗的一次能源總和不超過120千瓦·小時/(平米.年)。 由中建八局一公司負責施工的山東建筑大學綜合實驗樓不止是“被動房”,這一建筑在被動房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新加入了“鋼結構”+“裝配式”。一方面,“鋼結構”本身具有自重輕、強度高、施工快捷、管線布置方便、施工環(huán)境污染少的優(yōu)點。另一方面,“裝配式”施工在保證了構件的質量,施工操作方便快捷,可縮短施工工期,并有效減少了周轉料具、人工、材料成本的支出。由此,“鋼結構”與“被動房”和“裝配式”的創(chuàng)新性結合,真正全方面實現了建筑的低污染、低成本、低能耗——該項目建成后,將節(jié)省能耗、成本等近80萬元。 據介紹,鋼結構裝配式超低能耗綠色被動房極具推廣意義。一方面,被動式節(jié)能建筑改變傳統建筑業(yè)發(fā)展模式,遵循當地建筑氣候環(huán)境,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盡量減少甚至不使用傳統的建筑材料化石能源,使“零能耗”建筑的建造成為可能。另一方面,被動式建筑將拉動一系列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增加就業(yè)。據德國聯邦經濟部日前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德國對可再生能源利用進行政策優(yōu)惠、經濟補助的方法,促進可再生能源發(fā)展,為德國提供了近28萬個工作崗位,比上一年增加了10%,這對我國也具有借鑒意義。再者,被動式建筑追求形式追隨氣候,重新構建人、建筑、氣候之間的關系,實現自然通風、采光,降低噪音污染、光污染、空氣污染,注重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是人類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代表了建筑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上一篇: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帶來“被動屋”技術
|